徐李颖: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

2018-03-28 倾城网 徐李颖 阅读9219

徐李颖: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

2000年,《花样年华》横空出世。文艺青年们被王家卫迷离的电影风格所魅惑,普罗大众则为张曼玉目不暇给的旗袍风姿所倾倒。

那时候的中国大陆,所谓旗袍是饭店门口迎宾小姐的工作服。刚刚从农村来到城市打工的小女孩,脸上还有劳作日晒留下的红晕,画着不合时宜的妆,只有眼神依旧淳朴羞怯。

老板让他们站在大门外,穿着劣质人造绸缎做成的旗袍,并不合身,肩宽臀窄,稍一弯腰侧面的高开叉几乎露到臀部。

那个时候的旗袍,对于在不间断的社会革命中长大的主流人士们来说,几乎就是不正经和不入流的代名词。

当时最火的影视剧是《还珠格格》,争霸荧屏的是各类清宫剧。那时候的民国还没有成为文艺青年的偶像,民国文艺书籍也还没有占据排行榜之首,民国跟对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依然是政治敏感词。旗袍,当然是朦胧而遥远的东西。

一部《花样年华》把港式旗袍推到大陆人的眼前,清清楚楚、摇曳生姿。记得电影风靡之后,大街上突然多了许多旗袍身影。当时定做旗袍的店面很少,在我的故都,卖成衣旗袍的只有民族服饰店,和那些颜色浓烈的大摆裙挂在一起。

以我现在的审美来看,当时街头的旗袍身影几乎都是不合体的,而且改良得太多,失去复古风味。不过当时敢于穿着旗袍出门的都是大胆前卫而时髦的女子。甚至有人敢于穿着旗袍骑自行车,一手扶车把一手扯着裙角,也是街头一景,不过着实让人担忧有跑光和摔倒的危险。

张爱玲在《更衣记》中有句名言“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”。多么贴切的比喻啊!《花样年华》里的张曼玉,住在精致的旗袍里,小心谨慎地拿捏着每一丝情感和欲望。

张曼玉饰演的角色并不是家庭主妇,她在1962年的香港做着一份文书的工作,还会写小说。那些绚丽旖旎的旗袍昭告着新女性的性感、欲望、独立;但同时,又高又硬的领子,紧窄的尺寸,都在压抑她的举止,提醒她分寸感,让她在放纵和出轨前却步。

她身上的旗袍花色,明亮妖娆的图案是爱意的出口,低调雅致的酒红是欲说还休的暧昧,沉闷的格纹是她不能跨越的关隘……旗袍何止是旗袍,它简直是女主人的替身,替她说出她不敢、不忍或不明的心绪。

《花样年华》里的旗袍太精美,张曼玉的身段太窈窕,现实生活中难以复制。我们的真实人生,粗粝、沉闷、油腻,只能泼辣勇猛地对抗,哪里容得下女人从容不迫地扣上和解开一颗颗盘扣的墨迹!旗袍终究没能流行起来。

徐李颖: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

终于,我们来到了现世安稳的年代,开始有闲情研究民国风尚,包括旗袍。电影和电视剧里的旗袍终于摆脱了姨太太风,越来越耐看,越来越有气质。在现实生活里,旗袍依然小众,夸张媚俗的版式依然存在,但是一股清流已逐渐涌现。

如果说衣服如宅邸,那么喜欢质朴棉麻衣着的人,就像身居茅屋依然不改其乐的名士,返璞归真,在他们心里自由远比高宅广厦重要;

那些衣饰精致、名牌加身、一丝不苟的人,像是住在高级公寓里的白领新贵,他们为之奋斗的是社会认同和身份标签;

特别注重布料质地、剪裁工艺的人,像是住在设计精巧、采用上等实木、靠榫卯搭建起的精致宅邸里,外行看来其貌不扬,懂行的人则会惊叹不已。

那么穿着朴素棉麻旗袍的女士呢,应该是住在小桥流水旁的素净小院,她是市井烟火的一部分,也是在油腻烟火里努力留下一片白月光的小妇人。

徐李颖: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

77
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由网友提供,如有侵权请发邮件至info@hercity.com,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。
联系倾城